台灣即將在十一月二十九號舉行「九合一」選舉。隨著選戰進入下半場,各地選情也將逐步加溫。因為提出的口號與政見相差有限,候選人的人格特質往往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。
有人說台灣的選舉像嘉年華,過程熱鬧,鮮少冷場。候選人的知名度與媒體形象,遠比政見內容來得重要,因而選出了不少的「人形立牌」,把自己當作政治偶像,愛自己超過關懷基層,握手剪綵永遠跑第一,至於勘災救難,對不起,通常要多等一等。
政治人物懂得「愛自己」沒有不好,也沒有不對,但若僅止於此就容易形成「不沾鍋」,難與民眾感同身受,更遑論「苦民所苦」。但身為地方首長及民代就是要關注民眾的生活大小事,從交通到教改,環保到管線安全,誰能真正解決這些看似雞毛蒜皮的事情,誰就會成為選戰倒數的關注焦點。
有人把年底九合一選舉當做2016的前哨戰,感覺有些牽強。畢竟是不同層級的選舉,候選人不同,民眾關心的議題不同,兩年後的客觀環境也不一樣。但從這次的選戰,可以讓人一窺各個政治人物的風格理念與領袖特質,有沒有從大處著眼,小處著手,關注柴米油鹽醬醋茶等大小事,真正做到「治大國如烹小鮮」。綜觀有志於2016的藍綠政治人物,似乎都還有一段距離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